买球平台排行榜前十推荐-手机app下载入口

抢占机器人赛道河南如何乘势而上?-买球平台官方网站

抢占机器人赛道河南如何乘势而上?

发布时间 : 2025-03-06  浏览次数 :

  十大买球的app十大买球的app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在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中提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今年央视春晚上引发全网热议的机器人扭秧歌表演,到人形机器人牵绳遛机器狗引发众人围观,再到这两日刷屏的《机器人群侠传》,机器人相关话题的热度今年以来持续升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当下,机器人赛道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布局这一前沿领域。作为工业大省,河南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现状如何?具备哪些独特优势?又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后来者居上?

  能扛重物、踢足球,还能遛机器狗近日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向大众展现了机器人科技的日新月异。

  “我国机器人技术已实现飞跃式发展。”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上表示,近三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达到全球的二分之一以上,探月机器人带回月壤。同时,人形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大工厂这一核心技术底座,能够快速形成低成本和相对高性能的机器人系统,服务我国的工业和农业。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步入“黄金期”,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制定修订26项机器人国际标准,成立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些举措引领我国机器人产业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在此大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布局这一前沿领域。例如,上海提出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高端产品;深圳依托其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加快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江苏则通过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此外,浙江、广东等地也纷纷推出专项政策,支持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作为工业大省的河南,也正加速融入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力争在未来的“科技江湖”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下,河南拥有50多家机器人重点企业,涵盖整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环节。此外,河南智能传感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仪器等高端仪器装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关注到,河南已有多家公司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生产出工业机器人、商业服务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导引机器人、消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产品。

  比如,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小萌”系列机器人,既能当焊工、切割工、涂装工,也能焊大船、焊机械,专攻非标大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急难险重”。

  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上下料复合机器人,面向工业应用场景,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灵活机械臂,实现材料的快速精准抓取与放置。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侧板上下料机器人拥有全球起重吨位最大的机械手臂,能够实现2.3吨重钢铁产品的自动精准抓取与放置,相当于一次抓取一辆中大型SUV,堪称“车间里的举重冠军”。

  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炒菜机器人会做8大菜系100多种菜品,可帮助学校、医院、工矿企业等解决多人用餐问题。

  据了解,根据产品特点和应用环境,机器人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河南省企业聚焦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以及焊接、涂装、切割自动化等系统集成,为制造业提供智能车间整体解决方案,在国内自动化焊接装备制造领域名列前茅。

  特种机器人方面,中信重工是国内特种机器人领军企业,产品应用覆盖应急救援、智能矿山、石油化工等众多领域,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第一梯队”;中国船舶第七一三研究所水下智能探测、作业机器人等产品拥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服务机器人方面,翔宇医疗深耕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研发生产康复、医疗、养老机器人,成长为国内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研发引领型企业。

  此外,在视觉定位系统、末端执行器、减速器专用轴承等零部件领域也涌现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企业的发展是河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河南机器人产业向未来延伸的生动注脚。据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统计,河南省机器人相关企业总数为12685家,在全国排名第8位,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南阳等地,涉及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及应用等领域。

  近年来,河南省将机器人产业纳入“7+28+N”重点产业链,大力开展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行动,并制定《河南省培育壮大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

  2024年召开的河南省未来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也作出部署在培育发展未来制造产业上,河南聚焦人形机器人、高端仪器装备等赛道,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室、郑州智能传感谷等建设,突破高精度传感等关键技术,开展示范应用,不断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精益化。

  此外,就河南而言,对于具身智能的布局也颇具前瞻性。2024年,《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正式印发,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支持措施。

  同年,河南省科学院牵头建设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作为围绕具身智能系统展开研究与应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聚焦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技术、工业具身智能、医疗具身智能和服务具身智能五大研究方向。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立,将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河南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面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河南号”巨轮以转型为楫,推动产业攀“高”向“新”,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深水区。

  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河南将突出未来产业培育”,计划聚焦人形机器人、高端仪器装备、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整机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同时,河南将加快建设郑州智能传感谷,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并依托郑州、洛阳等城市的创新资源,构建未来制造产业集群。

  此外,河南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壮大未来制造产业,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河财立方记者 朱娟 见习记者 郑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