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驱动聚力攻坚——郎溪县实施“工业发展突破年”走笔
发布时间 : 2025-07-04 浏览次数 : 次十大买球的app位于郎溪经济开发区的安徽金马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行车吊运着巨型蒸压釜部件来回穿梭,焊花如星雨飞溅,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车间外,公司新投资超亿元的特种锅炉扩产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2024年,这家从常州引进的企业产值突破3亿元,增速达18.51%。“新厂房10月投产,产能将再跃升!”常务副总欧亚刚信心满满地说。
穿过园区马路,科大重工集团(郎溪)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臂正精准地进行着托辊支架的焊接、组装等工序。总经理李兰穿梭于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带式输送机之间,言语间同样满是信心:“公司今年前五个月产值达4.5亿元,同比增长27.85%。”
热浪翻涌的郎川大地上,产业脉动强劲如潮。今年1—5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72.35亿元,同比增长2.83%,“工业发展突破年”气势如虹。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郎溪经开区的安徽林洪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锻件生产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快速锻造机正高效运转,对一期生产的钢材进行前锻方和锻圆处理。这些经过精心锻造的钢材,将主要应用于风电、海上石油、船舶等高端领域。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特种钢材生产、研发的企业,林洪重工始终致力于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据公司综合部部长李兵介绍,为应对市场挑战,公司2023年5月启动了锻造生产线月成功实现试生产。“目前公司两条生产线均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兵说。
仅一街之隔,安徽亘浩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同样“火力全开”。切割、下料、焊接、精加工……各道工序衔接紧密、有条不紊,工人们忙着将新下线的半导体腔体打包发往全国各地。“新厂房当年拿地,当年开工!”总经理简梦林感慨,公司2017年从上海迁至郎溪,如今在定制化厂房里茁壮成长。
从企业个体的拔节生长,到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郎溪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背后,是“链式思维”的精准布局。
为了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郎溪县成立产业招商组,抽调精干力量在“苏锡常”等重点区域驻点,主攻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科大重工、华茂机械、亘浩智能等龙头企业,郎溪成功构建“引进一个龙头、培育一条产业链”的发展生态,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郎溪县机械装备及零部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安徽省郎溪县工程用特种装备制造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郎溪县共有制造企业190户,其中规上企业117户,2024年实现产值127.6亿元。
今年以来,郎溪县继续坚持“链式思维”抓招商,紧紧围绕金属加工机械、工程机械、特种装备3条子产业链,依托得奇电镀产业园、特种设备检测中心配套服务优势,紧盯长三角地区重点区域攻坚发力。今年以来,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9个,协议总投资119.3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金额49.07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全县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150亿元、规上企业数达130户。”郎溪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谢义宏表示。
塔吊挥舞长臂、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在郎溪县各工业园区,处处可见热潮涌动的项目建设现场。
郎溪经开区十字园区绿色印染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标段项目厂房已全面封顶,内部施工正有序推进。据项目现场负责人胡广超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56亿元,规划占地154亩,新建8栋三层标准化厂房及辅助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2024年4月开工以来,施工团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室内工程、装饰工程以及室内消防工程已基本完成。”胡广超说,道路排水、绿化景观等配套施工即将全面启动。
项目推进的“快节奏”背后,是郎溪县服务效能的“硬支撑”。据郎溪县发展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郎溪县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坚持招引项目分类推送、同步审查,执行部门业务审查和并联审批会议制度,提升审批效能,畅通项目落地“最后一百米”。今年以来,该县召开并联审批会议4次,49个过会项目总投资87.76亿元。今年已通过推动新开工项目提前开工、补充计划外新增项目开工等举措,推动95个项目开工建设。
在梅渚镇,安徽阳初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设现场轰鸣不息。施工负责人李江涛紧盯进度表:“3月开工,年底投产!”该项目从江苏扬州成功引进,其母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万吨高端船舶绳缆年产能,新增产值2亿元。
不远处,安徽海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新的数字化平台改造项目正在实施。这家由无锡客商投资的企业,专业生产各类道路工程机械,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还远销中东、欧洲、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据安徽海龙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机械产品数字化平台改造项目是在梅渚镇经发办指导下实施,利用现有厂房及生产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
从订单加码到建设提速,从建设新厂房到上线新平台,产业跃升的背后,是服务的不断升温。对此,安徽海龙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体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公司人员对各种手续不熟悉,镇经发办帮着跑腿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郎溪县聚焦企业需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推动力、平台服务力和机制保障力“三力齐发”,不断优化为企服务机制,加速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今年已实现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走访全覆盖,全面摸排企业需求,共收集62家企业70个诉求,建立清单台账、分类限时交办。与此同时,持续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皖企通”平台上线年工业企业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2007.70万元。
日前,郎溪经开区十字园区的柏维力生物技术(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尝试优化纳米乳液工艺参数。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有序运转,研究人员则专注于根据反馈数据提供优化方案。
“柏维力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至今已形成十多年,目前企业申报了50余项技术发明专利,已经授权的有20余项。”研发部总监王尚龙说,目前公司已形成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以及凝胶软胶囊类的成熟技术体系。
柏维力是专业从事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研发及生产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先后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技术中心、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企业数智化固体制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配料、生产、消杀、包装等程序都已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副总刘扬告诉记者,该车间由柏维力牵手西门子共同打造,投资超3000万元,采用了全新自动化设备,实现全程数字化生产,制造周期与物料周转时间大大缩短,产能提高到原来的2至3倍。
从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到生产工序的“数智”赋能,柏维力的变革之路,正是郎溪县传统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郎溪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4年,郎溪县企业研发投入资金突破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获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6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政策赋能,为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起更高的“云梯”。“郎溪将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相融合,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谢义宏说。
据介绍,郎溪县依托全县信息技术、新型数字等产业基础,以“机器换人”“工艺革新”为抓手,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2024年,累计推动132家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总额达53.6亿元。目前,该县已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近500台,266家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创成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24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1个、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2个。“未来,我们将通过加快企业转型、培育标杆示范引领等举措,实现智能提质、数字提效、服务提标,为全县制造业发展注入智慧动能。”谢义宏介绍,郎溪今年将遴选50户企业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覆盖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夜幕降临,热浪未息。灯火通明的工地上,一栋栋新厂房加速“生长”;热火朝天的车间里,一条条产线昼夜运转;幽幽闪烁的大屏上,一个个光点持续跳动……这场工业突破战的热力值仍在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