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平台排行榜前十推荐-手机app下载入口

买球的app:聚焦鄂州③丨向光谷借势发力鄂州高端装备制造业迅猛崛起-买球平台官方网站

买球的app:聚焦鄂州③丨向光谷借势发力鄂州高端装备制造业迅猛崛起

发布时间 : 2025-07-17  浏览次数 :

  在长江与武汉光谷的交汇处,鄂州这座曾经以“百湖之市”闻名的小城,正悄然上演一场关于高端制造的跃迁升级。

  鄂州,西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东连黄石制造产业带,北依长江黄金水道,南靠花湖国际机场,“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让鄂州成为承接武汉产业外溢的第一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三国时期,孙权在此铸剑冶铁,成就了“吴都”的军工传奇;今日鄂州,正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续写着新的传奇。

  2024年,鄂州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2.3亿元,同比增长8.89%。2025年1-4月,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家,实现工业产值66.91亿元,同比增长19.82%。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长江航道上的集装箱时,这座古城已经开始了它发力高端装备制造的新一天。

  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心脏”,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依托鄂钢的冶金产业基础,鄂州培育了门类齐全的装备制造体系,重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跻身省级重点。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域及政策优势,吸引了一大批领军企业入驻葛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动鄂州向高端制造迈进。

  6月10日上午,支点财经记者来到鄂州葛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探“制造心脏”的究竟。

  一束直径仅0.1毫米的激光划过50毫米厚的钢板,应声即断,光滑如镜。这一台名为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的设备,正是中国高端装备自主化的缩影。

  “这是我们的明星产品。”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法利莱”)副总经理刘程林指着一排排重达数十吨的巨型机器介绍。

  华工法利莱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以激光智能装备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的智能制造系统方案提供商。是目前国内激光领域成功将高科技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完成项目最多的企业,技术实力居行业最前沿。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可以360度旋转、连续切割,是世界激光业内最顶端的机床之一,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实现鄂州市单项冠军零的突破。

  “这个产品早些年靠进口,目前我们已经实现百分百国产替代。”刘程林抚摸着机器上的国产标签感叹道。

  如今,这家企业不仅实现核心技术100%国产化,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的“标配”。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韩国市场连续多年销量第一,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仅今年1-5月三维五轴单线%。

  华工法利莱车间内,激光闪烁,冷蓝色的操作光幕下,组装工人张建红正专注地用精密仪器检测切割后的毛刺。放眼望去,整个车间仅有不到20人,且每台设备都只需一人照看。

  数智化改造带来效率革命与质量跃升,去年华工法利莱是行业第一个在上海展会推出了AI语音互动系统。在夜间生产,服务人员如果出现疑难杂症,只需要呼唤机器人系统便可以解决80%的问题。

  华工法利莱的技术革命不止于此。一台轮胎模具在线激光清洗智能设备正在演示“魔法”——传统需要4小时的化学清洗,被激光技术压缩至20分钟,“这项技术让我们拿下不少轮胎巨头的订单。”刘程林透露。

  在逸飞激光的研究院工程验证中心里,海外客户正在做圆柱全极耳电池的工艺验证。“我们的圆柱全极耳电池装备是整个行业的第一。”逸飞激光副总经理米仁兵向支点记者介绍。“自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建成后,已有不少客户来工程验证中心做产品开发定型和工艺验证”。

  逸飞激光主要从事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电芯自动装配线、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等自动化产线以及各类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逸飞激光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项633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软件著作权152项。米仁兵透露,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为9263.67万元,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3.3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葛店的产业版图上,不仅有外来巨头,更有土生土长的行业标杆。专注于液环真空泵压缩机及工业线多年的同方泵业,是一步步在鄂州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由该公司中标制造的液环真空泵产品,是我国核电“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K项目)核反应堆常规岛凝汽器液环真空泵机组。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同方泵业常务副总经理饶家平站在公司荣誉墙前对支点财经记者说道。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卓越的管理团队。饶家平不仅有正高级职称,还多次受邀担任鄂州市市长质量奖、湖北省长江质量奖等重要奖项的评审专家。而同方泵业董事长黄锋则凭借在装备制造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一崇高荣誉。

  这些“单打冠军”的背后,是葛店开发区精心培育的产业生态。数据显示,该区已聚集158家装备制造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装备制造企业4家,形成了以华工法利莱、逸飞激光、科贝科技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另外,葛店还抢抓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机遇,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装备、智能模具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领域,并初步形成了以利富高、欣洋光为代表的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

  这种协同效应正在释放规模红利。2024年,葛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31.6亿元,税收2.2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1.1%,成为鄂州市唯一荣获省级认定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买球的app:聚焦鄂州③丨向光谷借势发力鄂州高端装备制造业迅猛崛起(图1)

  汽车行驶在葛店经开区发展大道的路上,很难想象这里30年前还是一片农田。“那时候,这里除了稻子就是棉花。”葛店经开区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李妮望着窗外林立的厂房感叹。

  1990年,这里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国务院一纸批文将其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从农业乡镇到工业新城,葛店只用了二十几年。

  作为湖北省首个通地铁的地级市,鄂州近八成区域位于武汉外环线内,这种“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让鄂州在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中找到了独特定位:“不做第二个光谷,要做光谷不可或缺的工业心脏。”鄂州市经信局产业科科长钮靖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座城市的产业哲学。

  工业母机——这个被称为“制造装备的装备”的领域,正是葛店布局的关键。经过多年发展与沉淀,湖北省工业母机发展规模位居全国第五,而葛店正是这条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目前湖北已初步形成以武汉光谷为核心,鄂州葛店、黄石园区为两翼的制造产业“黄金三角”。这三个城市通过打通“研发-制造-应用”的闭环,共同构筑了一条贯穿武汉-鄂州-黄石的千亿级“制造走廊”,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葛店经开区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仅葛店经开区内就集聚了华工激光、逸飞激光、莱尔特激光等4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激光器研发到智能装备制造的完整生态,年产业规模突破75亿元。

  而随着光谷科创大走廊东延,华科工研院、量子工研院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葛店。这些“最强大脑”的入驻,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15公里外的花湖机场,同样呈现繁忙景象。这个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枢纽,今年1-5月货邮吞吐量已达52.9万吨。“晚上起降的全货机中,有不少运输的就是各大制造装备企业的精密仪器。”花湖机场物流相关负责人指着停机坪上的货运飞机说。

  双港优势正在形成强大磁吸效应。目前,鄂州正联合东湖高新区共建工业母机产业园,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在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千年古镇葛店生机勃勃。

  在华工法利莱的车间,正在准备将一批定制化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发往比亚迪公司,而一墙之隔的不少中小配套企业却面临订单萎缩。

  单点突破未能转化为集群优势,“我们现在产业规模还是不算大,中小企业竞争力偏弱。”葛店经开区招商局局长刘春伟的担忧道出鄂州装备制造的深层矛盾。

  尽管葛店拥有华工法利莱、逸飞激光等“单项冠军”,但目前鄂州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还远远不及武汉东湖高新区。

  鄂州目前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但各企业联动较少,龙头企业带头赋能的作用有限,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尚未形成。

  本地装备制造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目前仍靠简单机械化工艺从事生产加工环节,偏向于一般基础零部件制造,规模技术普遍偏低,难以实现与当地龙头企业的有效匹配,导致产业集群化发展有限。

  当合肥培育出蔚来、京东方等生态链“链主”,鄂州仍在为招一个整机厂苦苦努力。产业政策是继续“撒胡椒面”还是聚焦“企业冠军”?这无疑是一项决策考验。

  高端制造既要有压不垮的硬度,也要有绣花般的细度。葛店某装备制造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有龙头企业的订单哺育,我们买不起智能生产线。”

  一套智能产线动辄千万,中小企业平均回报周期需要数年。逸飞激光虽建成“黑灯工厂”,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机器换人”初级阶段。这种生产差异,暴露出鄂州装备制造业的转型窘境。

  再加上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现象突出。走访中,当地多家装备制造企业高管称:“人才稀缺,硕博难招。”高端装备制造属于新兴产业,要通过研发、技改实现产品升级迭代,关键靠人才。

  由于葛店距离光谷较近,高端人才更愿意留在光谷。数据显示,光谷某同类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薪比鄂州高出28%,配套的子女教育、医疗资源差距更为明显。地理临近这把双刃剑,在人才争夺战中正显出其锋利的一面。

  在发展的征途中,荣耀的背后总是充满荆棘。如何披荆斩棘?鄂州市多措并举,构建了一套涵盖“方向锚定-源头活水-要素保障-生态培育”的全周期产业治理体系。

  十大买球的app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赛道打造专业园区,实质是构建产业发展的“物理载体”;创新“管委会+公司”市场化招商机制,意味着从行政主导转向遵循产业规律的专业运作;“标准地”供应与产业基金组合拳,则直击土地集约化与资本助力两大痛点。

  “武汉要做好引领力,鄂州要做好承接力。”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一语道出两地协同发展的核心,“鄂州的产业政策不能止步于招商引资,更需要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生态。”

  当人才政策与城市配套协同发力,当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当适度引领与高效承接全面贯通,区域发展才能真正跳出“虹吸效应”的桎梏。

  其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重塑生产关系,让高端装备制造这个典型的技术、资本、人才密集型产业,在鄂州找到适配的发展土壤。这种系统化布局,或许正是中小城市在都市圈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