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平台排行榜前十推荐-手机app下载入口

超100吋的电视里藏着中国面板产业的护城河-买球平台官方网站

超100吋的电视里藏着中国面板产业的护城河

发布时间 : 2025-08-08  浏览次数 :

  从1958年诞生第一台国产电视机到80年代中后期在社会中普及,中国的电视产业走了30年,也只是在追赶,而进入千禧年后到现在,液晶电视机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产业的主角是日本和韩国,中国想要建设产线都需仰赖海外厂商技术的“施舍”。

  2009年,TCL华星在深圳启动t1产线建设,这是中国大陆自主建设的8.5代液晶面板产线,也是深圳市建市以来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自此逐步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

  近期,TCL华星正式完成了对LGD的收购交割。从2009年到2025年,从t1产线产线,十余年时间,中国面板产业和TCL一同从暗夜走入黎明。

  液晶显示产业的话语权交棒至中国。家庭电视机更新换代的背后,也是中国面板厂商艰苦卓绝的“打怪”之路。

  1958年,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是看着苏联专家撤走之前留的一台“红宝石”样机做出来的,没有图纸、不会技术,只能从头拆机、分解零件,然后再制作新的,最后跟拼图一样一块块填进去。

  到了2025年,大屏电视引领流行风尚,国产电视机的制造工艺愈发成熟。小红书上,关于电视机的笔记有40多万篇,在推荐尺寸方面,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句:“选大不选小。”

  大屏电视机的价格随着产能的提升被彻底打下来——55-85吋的国产电视机,价格在1500到4000元不等。如果客厅再大点儿,百来吋的电视更成为各种攻略里的首选,七八千可以轻松拿下。

  据奥维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电视行业7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销量占比创纪录地达到32%以上,其中四季度占比更是突破了4成。

  而新的大电视机也不是三星、夏普、索尼的天下,国产大屏电视机登陆市场,以高质价比的优势突破了海外厂商的包围圈。

  2024年,在80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细分市场,TCL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三星,而在超大尺寸98英寸产品中,TCL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十大买球的app

  面板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液晶显示(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两大主流技术路线。

  不过在大屏显示领域,OLED技术的应用尚不成熟,成本高昂,所以即使OLED呈现出的高对比度使其显示效果更加卓越,但动辄几万乃至几十万的价格,决定了其在大尺寸电视市场上只能吸引部分超高端客群。

  OLED的制造瓶颈尚待突破,而中国厂商则用另一种技术实现了LCD的生命续航:Mini LED背光技术的创新加持,使得大屏LCD的画质表现不逊于OLED。如今我们购买的绝大部多数高端大屏电视机,都仰赖Mini LED技术。

  简单来讲,Mini LED是液晶显示技术的一个重要创新方向。原本LCD屏幕的背光层由传统的LED灯珠组成,它的数量对屏幕的亮度和均匀度至关重要,Mini LED便以更小的灯珠尺寸使面板的背光模组容纳了更多的灯珠,由此实现了更高对比度的显示效果。

  更关键的是,通过Mini LED加持的LCD技术,拥有出色性能的同时,成本相较OLED极具竞争力。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Mini LED电视出货量为785万台,较2023年的425万台增长84.7%。其中,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的出货量剧增,飙升至416万台,同比增幅高达352.2%,市场渗透率达到11.6%。

  此次技术升级令市场上流行的“OLED替代论”不攻自破,大屏显示依然是LCD技术的“舒适区”。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表示,“目前在大屏幕显示方面,还没有哪项技术能够完全取代LCD。”

  随着大屏LCD面板潜力的挖掘,中国厂商布局的高世代线,也因更经济的切割效率,更具效率优势。

  目前LCD产能占比最大的8.5代线英寸的面板。根据第三方数据,2025年全球8代线及以上LCD产能中大陆占比将达到88%。

  近期,TCL华星完成对LGD广州厂乐金显示的收购交割,此举为TCL华星又补充了一条8.5高世代线。

  如今,手握7条高世代线的TCL华星在大尺寸面板市场拥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其2024年98吋以上TV面板出货市占率全球第一。

  而从整个LCD面板市场来观察,继韩国三星之后,LGD的退出再一次宣告了中国陆系厂商在LCD领域的霸主地位,全球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面板行业通过自身的更新换代,结束了受制于海外厂商的局面,技术升级的同时加之产能大幅提升,由此也带来了更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2025年第一季度,TCL科技实现营收40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322%,达到了10.1亿元,其中增长主要有面板业务推动,其半导体显示板块营收达到275亿元,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329%;另外两家面板厂商京东方、深天马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也大幅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因为国补政策的开展,以旧换新加速了大尺寸面板的市场渗透,终端需求火爆。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自2025年1月起全面上涨并延续至3月。

  根据洛图科技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63.0M片,同环比分别上涨11.5%和4.8%;出货面积达46.7M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上涨13.8%和3.4%。出货面积的同比增速大于出货量,反映了面板出货平均尺寸向上升级的趋势。

  产能主导的“指挥棒”已然转移到了中国厂商手中,这也使得LCD周期性减弱,即使下半年需求疲弱,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按需生产的策略调整供需,面板价格也将维持在稳定区间。

  LCD的生命力依然强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在目前全球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尤为适宜。

  虽然OLED技术在大屏显示的应用中尚显落后,但在中小尺寸、中高端商业领域中,尤其是平板、头部旗舰手机上的渗透率却不断加强,仍是公认的未来技术主流。

  虽然韩国以二十年OLED的发展历史占据了先发优势,但中国OLED发展迅速,超乎了海外市场的想象。

  2023年,全球OLED出货量的市场份额占比中,韩国为62.3%,中国为36.6%,而仅仅过了一年,2024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显示器企业在全球OLED出货量市场的份额为49.7%,韩国的份额则降至49%。

  在中小OLED市场,韩国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随着国产智能手机的崛起,其在面板使用上更倾向于国产。韩国显示器行业协会表示,华为和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使用的OLED面板中的韩国零部件份额从2021年的78%下降到2024年的16%。

  UBI Research预测,2025年中国厂商的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有望达到4.9亿块,首次超越韩国企业。

  上述成就离不开中国厂商在OLED领域的布局。TCL华星通过武汉t4制造基地中的6代OLED线坚定执行OLED的高端化,其手机柔性折叠屏出货量已提升至全球前四。另外,京东方和维信诺也都在2024年投资建设了IT产品OLED生产线。

  此外,以TCL科技为代表的厂商还在Micro LED、Mini LED直显以及硅基Micro LED技术上持续深耕,不断取得市场突破。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像三星、LG以及京东方等中韩厂商所布局的OLED生产线都是采用蒸镀技术,而TCL踏上的却是少有人走的印刷OLED路线。

  蒸镀工艺是在真空环境下,将粉状的发光材料加热成气体,然后通过金属掩膜板把它凝固到玻璃基板的特定位置;印刷工艺则类似喷墨打印机,把液态的发光材料通过喷墨打印头精准喷涂在基板上。

  后者最显著的好处是材料利用率,蒸镀OLED工艺中材料的利用率不到30%,印刷的利用率则超过90%。

  这同时也需要更精准的技术和工艺,因此很多厂商仅是涉足,中途退场。唯一一个从2013坚持到现在的厂商只有TCL。

  2024年,TCL华星已经实现OLED的正式量产并发布首款专业显示屏——21.6吋印刷OLED医疗专业显示屏已量产出货,创造了首个由中国企业引领进入商用的全球显示新技术。

  5月13日,全球显示行业顶级盛会SID2025开幕,TCL华星展示了其在印刷OLED上的新突破。

  6.5吋的手机显示、14吋的平板和笔电显示、27吋的4K 120Hz MNT显示以及65吋的TV显示,标志着TCL华星印刷OLED技术在全尺寸、全形态、全场景的商业化解决方案日臻成熟。

  LCD的技术生命还会持续,中国厂商的优势地位不会减弱,在OLED技术上,国内厂商则“百花齐放”,各自创新路线。如同LCD的产业变迁故事一样,关于中国技术,新的奇迹又将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