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专题】“反内卷”的风能把钢铁行业卷起来吗
发布时间 : 2025-07-04 浏览次数 : 次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在会议上提出产业“反内卷”的指导意见,重拾了市场对于钢铁行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预期。然而目前行业上中下游的利润分布及产业周期已与2015年大不相同,落后产能的改革更多针对下游新兴制造业,对于传统黑色行业的指导意义可能有限。短期盘面受政策面影响出现上涨趋势,但随着宏观影响逐渐退坡,钢材价格或仍然回归基本面。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时,《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消息公布后,生猪,多晶硅,电解铝、纯碱、黑色板块等产能过剩的大宗商品迎来大幅上涨。部分观点认为,本次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将给钢铁行业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类比2016年国内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改善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提升整体利润水平,带动钢价重心上移。此外,钢协也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将召开会议认真落实关于钢铁行业工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那么,“反内卷”的风到底能给钢铁行业带来多大影响,能否化腐朽为神奇,扭转黑色板块的下行路径呢?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10.05亿吨,而2024年中国粗钢需求合计约10.04亿吨,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2021年国内粗钢产量达到10.33亿吨的历史峰值,随后逐年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房地产行业受“三道红线”政策影响,结束了二十年的上行周期,开始持续调整。在此情况下,钢材产量和需求同步下滑。目前国内钢铁总产能约13-14亿吨,根据钢联数据,2020年中国247家钢企高炉平均高炉产能利用率在89.85%,到2024年产能利用率降至86.02%;而根据富宝数据,2021年49家短流程钢厂产能利用率为30.47%,到2024年降至25.05%。
而从2021年开始,国内开启粗钢产量调控政策,严格控制当年钢铁供应总量。2024年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买球网站 十大排行榜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十四五”前三年节能降碳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十四五”后两年原则上不得新增钢铁产能。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
2024年,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吨钢综合能耗549.68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0.61%;吨钢可比能耗480.96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1.75%,进一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但长流程钢仍然占总产量的90%左右,从行业能耗标准来看,钢厂继续改造的空间有限,接下来的改造目标在于增加短流程钢的占比。
尽管国家从供给端出台诸多政策,国内钢铁产能过剩情况仍然不断恶化,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下游需求的收缩,房建步入下行周期,制造业投资边际下滑。
2025年1-5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3.7%,狭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5.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10.7%,制造业投资+8.5%,三项投资增速均持续收缩,其中制造业表现较强,而房地产依然维持负增长且降幅扩大。核心原因来自于行业利润的持续走弱。从目前的上中下游黑色行业利润情况来看,2025年以来国内吨钢利润始终维持在0-300元/吨。2025年春节过后焦煤供应持续增长,导致上游焦煤煤矿利润持续下滑,但根据我们测算,目前焦煤煤矿利润维持在150元/吨左右,矿山利润仍存,因此黑色上下游主动减产及去产能的积极性不足。而近年来,为了改善国内经济环境,促进消费,国内出台了很多产业补贴政策,如光伏发电补贴、新能源车补贴,“两新两重”、家电国家补贴等,导致下游新兴制造业延续扩张。随着产能陆续投放,行业陷入产能过剩的情况,利润水平持续收缩,部分行业已经陷入亏损。目前汽车全行业经销商的GP1平均水平(进销差毛利率)在-16%左右,光伏玻璃利润水平在-360元/吨。相比已经步入下行周期的房地产基建行业,新兴制造业的矛盾尤为突出。对于黑色产业链来说,目前中上游矿山和钢厂的利润水平尚可,缺乏主动减产以及去产能的动力,而下游房建、制造业随产能的无序扩张已陆续陷入亏损,一旦中上游开始去产能,将会挤压下游利润空间,使得行业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在经过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及超低排放改造后,目前国内钢材产能多数达标,缺乏继续改造的空间;2021年以来,国内煤矿延续保供稳价政策。此外,随着国内经济情况的下行,为了确保地方就业情况,地方政府也缺乏去产能的主动性,难以通过行政端的调控进行产能去化。因此对于钢铁行业来说,目前仍然缺乏缺乏主动减产以及去产能的动力。
对比2015年,当时上游煤矿及中游钢厂利润陷入亏损, 但下游仍然处于上行周期。2025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1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在8.1%,狭义基建投资增速在17.2%。而受高库存影响,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仅1%,但2015年国内推出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年内多次降准降息,降低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到了2016年末,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已增至6.9%。此外,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由2014年的12.3%升至13.8%,制造业产成品外需表现良好。在此情况下,2016年国内开启供给侧改革,全年炼钢的产能退出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退出超过2.9亿吨。去化中上游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利润水平,同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下游消费投资,不至于挤压下游利润水平,才给行业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这是与2025年根本上的不同。
根据《求是》发文:“与强大的供给能力相比,当前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突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消费需求不振,有效投资增长偏弱等问题明显。……新兴行业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与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不同,当前一个突出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深陷其中。”这也指出了目前“内卷”问题更为突出的其实是新兴行业和下游需求行业。从这些角度来看,本轮“反内卷”改革对钢铁行业指导意义可能不大,钢铁行业的产能和产量调控或仍然跟随行业利润水平进行变动,若未来行业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剧,则可能开启行业的自主淘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