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华德冶铸聚焦转型深化技术赋能、链式跃升——锻造高端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华德样板”
发布时间 : 2025-08-12 浏览次数 : 次7月29日,记者走进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德冶铸)机加工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数控车床有序排列,作业人员站在车床前,或查验参数设置,或调整零部件位置,严格按照规定加工;倒运人员驱动叉车,装载零部件来回腾挪,确保各个工序有序衔接;检测人员紧盯不同批次产品,随机抽取一件或几件产品,详细比对尺寸、孔径等参数,全力保障产品质量……
自2007年至今,历经18年的长足发展,华德冶铸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从最初的工程机械配重生产企业,转型发展为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逐步成为我省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产业链“链核”企业。如今,更是以“产业链招商”启动“国际合作精密智造产业园项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制造”活力。
华德冶铸坐落于尧都大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是由山西经纬达贸易有限公司和德国METCH技术公司于2007年共同投资兴建的外向型合资企业。
由于华德冶铸的股东——德国METCH技术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机械工程配件(锻铸件)销售和铸造技术服务的跨国公司,该公司又与德国奔驰、宝马汽车、日本小松、德国洋马工程机械车辆等世界500强企业有着紧密合作关系。靠着这层关系,最初的华德冶铸将市场定位在国外,且只做单一的工程机械配重。
然而,“呱呱坠地”的华德冶铸在销售上却遇到了“拦路虎”——公司订单每月只有两三百吨。
“头一年,公司的投入和回报极不对等,几乎到了生死抉择的地步。”华德冶铸董事长高勇俊说。
面对困难,“年轻”的华德冶铸没有气馁,一方面调整经营思路——高勇俊带领公司市场开发人员远赴德国、西班牙、美国、韩国等国家拜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为公司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数据,构建起稳固的市场信息网和客户群;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从内部管理入手,完善制度、更新装备,提升产品质量,从根本上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2015年,华德冶铸推出92种新产品,远销德国、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比利时等十余个国家,成为多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端铸件供应商。
“2016年是我们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华德冶铸技术中心主任杨小荣告诉记者,当年9月,公司从日本引进“V”法铸造生产工艺,使灰铸铁升级成为球墨铸铁,也让公司从只做“配重”的生产企业,转型为能够制作多种零部件的生产企业。
随后的几年间,华德冶铸聘请从事绿色铸造研究40余年、“V”法铸造工艺创始人、日本“V”法铸造专家羽鸟清为公司总工程师,并由他牵头组织,组建了由济南、德国、美国的铸造专家、高中级工程师等49人组成的企业铸造技术研发中心,立足国际视野,着眼于客户需求,设计开发了200余种新产品,带领公司设计制造出全球最新技术、最高配置的迷你挖机、装载机、新型氢能源叉车的配重,引领了全球工程机械配重产业发展。
2022年,华德冶铸主导产品山西省内市场占有率47%,全省排名第一,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6.3%,全国排名第二;
2023年,华德冶铸主导产品迷你挖机配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全球排名第一;
2024年,华德冶铸主导产品迷你挖机配件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华德品牌得到客户广泛认可的同时,填补了行业空白,为同行业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参考;
如今的华德冶铸已发展成为拥有实业公司、贸易公司、物流公司、海外办事处、海外仓等子公司、机构13家,员工1600余人,年生产能力9.5万吨铸铁配件,年加工零配件20万件,年生产工程车辆属具2万台,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具有关键作用。
长达18年的发展历程中,华德冶铸始终重视技术创新,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都达到了5%以上。
“每年年初,中心都会根据当年新开课题和在研项目进展作出当年研发经费预算,公司财务部门总是全额考虑,然后根据每个项目具体支出时间要求予以及时支付。”据杨小荣介绍,大量的资金投入使研发团队素质不断提高,华德冶铸不仅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还先后取得了7项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并参与修订了“V”法铸造工艺9项行业设计标准。
与此同时,华德冶铸与太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系进行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建立校企中试基地,通过组织“华德杯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征寻设计方案,并精选出其中5个方案应用于生产一线。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那么生产一线的高标准落实无疑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更深层次原因。
当天9时30分许,记者走进华德冶铸铸造车间,只见10余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耳边传来机器轰隆作响的声音,目之所及是整齐堆放的黑色砂砾和闪着红光的铸造炉……
“车间从最初的3名工人,增加至如今的60余名专业工人。”据华德冶铸铸造车间主任吴月强介绍,他经历了铸造车间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几乎每一名工人都是他培养出来的技术能手。
“球墨铸铁铸件在落砂后,如果接触空气,材质会有衰退,很可能影响质量。”吴月强说,为了严把质量关卡,多年来,铸造车间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铁律:一是每天开展岗前培训;二是球墨铸铁铸件落砂后、检验报告未出前,铸件需保持原位,不可移动。
“吴主任每天都会对我们反复讲解铸造知识——几个小时浇筑、几个小时落砂、几个小时完成定型等等。我们班组刚开始只有80%的成品率,现在已经达到98%了。”华德冶铸铸造车间带班班长乔强强说。
记者来到与铸造车间毗邻的机加工车间时,华德冶铸机加工部部长遆凯正在车间内巡查。
“我们车间的智能化水平高,大部分都是数控机床作业,把控好检测非常重要。”遆凯介绍,他们车间有两条智能化生产线,严格按照要求固定好零部件、设置好参数,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产品质量。
位于机加工车间东南角的三坐标精密测量室,在车间内再次封闭,形成了一个独立空间。“每一批次产品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同时,检测室工作人员还会按比例抽查、检测。”遆凯介绍,三坐标精密测量室是他们车间的“质检员”,在一个车间内同步实现了加工、检测。
“尺寸、型位、孔径等数据都要一一比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误差。”检测员刘岩一边使用电脑和检测设备为零部件三维建模一边说。
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生产管理,华德冶铸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得天独厚的国际客户优势,让华德冶铸具有了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
自2022年成为全省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链核”企业以来,华德冶铸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全力招引山西捷美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山西九州圣腾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集群发展,进而孵化、培育产业链条,以“龙头—链条—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铸造产业链加快成长。目前,华德冶铸投资建设的国际合作精密智造产业园项目已签约落地尧都区,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推动产业链发展,是华德冶铸的重要战略方向。”华德冶铸副总经理庞伟介绍,近年来,企业多管齐下培育壮大产业链条,以期聚链成群、共同发展。
——举办供应商大会、客户年会,积极招引上下游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集群落地生根,做大做强。依托华德冶铸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形成铸造产业企业培育清单,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
——主动拓展各种领域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协同创新、发现产业链新增长点。联合当地政府召开产业对接会,促成和其他城市的行业龙头、“国字号”高校院所和大型央企的合作;推动铸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金融机构等发起成立产业联盟,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示范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谋求合作,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加快推动铸造产业链改造提升。组织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产业联盟组建,加大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力度,通过精准招引,构建紧密配套、协同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
2022年以来,华德冶铸聚力强化工程机械产业链,先后培育上下游企业5户,实现总产值近30亿元。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经过锤炼与淬火的华德冶铸,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市场优势为支点,在全省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产业链中迸发出强劲动能,引领上下游协同共进,在临汾这片热土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十大买球平台